在德國有三百年歷史的麥森瓷器,以其奢侈、高雅、皇家品質而馳名德國和世界。麥森瓷器也是歐洲最早生產出的硬質陶瓷即瓷器,是歐洲瓷器的搖籃。曾以收藏中國、日本瓷器著名的德國薩克森州選帝侯奧古斯都強力王,因其對于東方瓷器的狂熱,促成了麥森瓷器的誕生。從產生到發展的過程中,麥森瓷器和中國瓷器都有不解的關系……
名稱和品牌
緊鄰德國薩克斯州(德文Sachsen)首府德累斯頓(Dresden)的麥森(德文Meißen),是歐洲最早生產出硬質陶瓷的地方,其中文名稱有三種,通常稱作麥森或邁森,來自其德語或英文發音,也有的譯作梅森。當提到麥森瓷器的時候,都寫作Meissen瓷器。
麥森瓷器專指由地處麥森的麥森瓷廠生產的瓷器,從約1710年開始作為薩克斯選帝侯的皇家創燒瓷器發展到今天,一直被皇室、貴族和豪富所追捧,三百年來其價格一直極其昂貴,并成為德國的著名奢侈品牌之一,還擔任一些國家訂制的外交瓷器的角色。
奧古斯都強力王的中國瓷器熱
麥森瓷器的創燒,得益于奧古斯都二世強力王(1670/05/12-1733/02/01)(德文August II der Stark)的支持。這位選帝侯在位期間,國庫豐厚,并被冊封為波蘭國王。直至今天,他仍是德累斯頓歷史上最著名的選帝侯。在易北河邊的廣場上建有其鍍金雕塑,和對岸的宮殿建筑群遙相呼應。而在宮殿附近由麥森瓷廠燒制的瓷磚組成的長約百米的王侯隊列圖壁畫中,奧古斯都強力王的形象也被十分突出地表現出來。
奧古斯都二世一生對中國乃至日本的瓷器有著狂熱的追求,這和當時整個歐洲盛行的一種對神秘東方以及瓷器的熱情是分不開地。從17世紀開始大批量抵達歐洲的東方瓷器,在還未生產出瓷器的歐洲頗受歡迎,而其高昂的價格又使其成為皇室、貴族用來炫耀的財富。由于瓷器具有不腐蝕、無雜味、易清洗等優點,比早期的金屬餐有優勢,即使和一些錫釉陶器來比較,瓷器白色的胎質和精密的胎體也令其相形見絀。
除了用于餐飲,很多中國瓷器專門用來作為裝飾和收藏品。由法國路易十四太陽王Louis XIV (Louis-Dieudonné)所建的巴洛克風格的代表建筑凡爾賽宮,其內富麗堂皇、金碧輝煌,處處可以見到中國瓷器的擺設,并有專門的中國陶瓷室,帶動了歐洲其他皇室對于類似宮殿的建造和裝飾效仿
奧古斯都強力王收藏的中國瓷器主要是從晚明到清初時期的景德鎮瓷器,以及福建德化的白瓷和宜興紫砂壺。清康熙時期的青花瓷器在他的收藏中占有重要的比例。同時,還有部分帶有其薩克斯選帝侯家族鷹紋徽章以及以歐洲的基督教、神話傳說為主題的訂銷瓷,多為廣州加彩。
隨著奧古斯都強力王的中國瓷器收藏的日漸豐富,進一步激起了他在自己的領地上生產瓷器的渴望。而恰好在此時,“著名”的煉金師弗里德里希•柏特格(Johann Friedrich Bottger)來到了薩克森州。柏特格本是為普魯士國王腓特列大帝工作的煉金師,曾聲稱自己找到了煉金的方法,但多年實驗無果后,面臨入獄的風險。奧古斯都強力王將柏特格請到薩克森州的城堡中,希望他能夠生產出自己夢寐以求的“白金”瓷器。